野猫用什么药可杀死
88岁奶奶爱玩呼啦圈:最多能转70分钟 肚子小了很多
编辑:汤晓雪 来源:钱江晚报 浏览次数: 次 发布时间:2022-05-12 16:14:22 【字体:小 大】88岁湖州“呼啦圈奶奶”
一转就难停下来
最多时连续转过70分钟,岁奶直到转烦了
她80岁才开始练习,奶爱能转现在肚子小了很多,玩呼连感冒都不太有了

网上搜搜“呼啦圈达人”,啦圈跳出来的最多选项很多,有人能高空转呼啦圈,分钟野猫用什么药可杀死有人能同时转上百个呼啦圈。肚小多但今天要介绍的岁奶这位“呼啦圈达人”之所以被大家点赞,不因数量,奶爱能转不因花式,玩呼而在于她的啦圈年龄——今年已经88岁。
她叫沈芳南,最多在线观看cctv5+直播来自湖州德清乾元镇。分钟虽然沈奶奶只转一个呼啦圈,肚小多但她只要转起来,岁奶根本停不下来,一般是十分钟起步。沈奶奶算过:“最多转一个小时再加十分钟,然后转烦了,不想转了。”
她转得极有节奏感,记者看得停不下来,默默数了一下,夜兰·cc直播nba一分钟大概能转100下,沈奶奶能保持这样的节奏感,40分钟能转4000下左右。
肺部动手术后她常常气急
为锻炼身体80岁开始玩呼啦圈
沈奶奶开始玩呼啦圈时,已经80岁了,那时是因为身体不太好,“当时肺部动了手术,稍微动一动就气急,爬楼、走路都有种喘不上气的感觉。”沈奶奶说,去医院看了,医生说让她注意锻炼身体,特别要加强肺活量锻炼,“我原来以为做家务就是做运动,反正都是活动一下,出出汗,没想到医生说做家务不是体育锻炼,要多做体育运动。”
因为沈奶奶当时膝盖也不是很好,于是沈奶奶的儿子推荐她试试呼啦圈,对场地要求小,看起来也简单,也能循序渐进加强肺活量。
“我现在转呼啦圈,转一次基本上都是40分钟起步。”沈奶奶说,转呼啦圈8年,如今腰不疼,膝盖也没毛病了,运动能力也有了提升。
现在的沈奶奶不仅能转呼啦圈,还能跑步,甚至还可以双手挂在器械上,双脚离地荡荡“人体”秋千。
“我现在的作息很有规律,早上五点出门锻炼身体,下午搓麻将,晚上看电视。”要是白天太忙了,或者有事情要做,这个锻炼时间就转移到晚上,“边看电视边转呼啦圈,一集电视连续剧结束了,我就差不多了。”
开始最多只能转16圈
她从入门到会玩,用了一年
千万别以为沈奶奶是玩呼啦圈界的“天选之女”,她也是一点点摸索,找到窍门,才最终能让呼啦圈“长”在自己的腰上。
“一开始玩不来,转一圈就落下来了。能转个两三圈,我就开心得不得了,后来慢慢转起来了,兴趣就来了。”沈奶奶绝对是天生的乐观主义者,她还清晰记得大概转了一个月,有一次转了16圈,呼啦圈都没有掉下来,“我真是开心坏了,我终于转起来了!”沈奶奶说起当时的情景,至今都笑靥如花。
大概锻炼了一年时间,呼啦圈就“长”在了沈奶奶的腰上,只有她不想转了,否则呼啦圈就别想“下班”。沈奶奶特别“凡尔赛”的说法是:呼啦圈一次都没有意外掉下来过!
要问她转呼啦圈的窍门,听起来简单,实践起来却难——腰动起来,脚不要动!
至今,沈奶奶只换过一次呼啦圈,“4年前换了一个,现在这个要比原来的更大更重。呼啦圈转不坏的,几乎不用换。”
最后来说说,沈奶奶推荐的转呼啦圈的好处:我的肚子都小了很多了,很多年轻人都羡慕我,身体反而比年轻时候好,都不太感冒了。
看了沈奶奶的呼啦圈故事,一直转不起的同学要不要也来试试!
(责任编辑:娱乐)
-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海鲜这种名贵的食材系列已经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最普通的食材了,海鲜食材丰富多样,其中扇贝是人们的最爱,用扇贝制作的烹饪美味无比,例如蒜蓉粉丝蒸扇贝蒜香浓郁,味道鲜而美,下面就来看看蒜 ...[详细]
-
【在希望的田野上·三夏时节】各地麦收加速推进 夏种夏管有序进行
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):眼下,夏收、夏种、夏管由南到北快速推进,各地抢抓时机、因地制宜,依托科技力量夯实粮食丰收基础。各地麦收加速进行。河南麦收整体进度已超98%。在鹤壁市淇县,收割机、运粮车均安装了定 ...[详细]
-
【青春华章·重走西北角】一群“热血青年”把足迹“焊”在西北大地
【专题】青春华章 重走西北角6月5日上午,作为中央网信办2025年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项目“青春华章·重走西北角”网络主题活动在兰州启动。“青春华章·重走西北角”网络主题活动,旨在增强青年学 ...[详细]
-
AI解锁丰收密码丨高效、精量、协同 三个关键词解码“三夏”科技范儿
从5月中旬西南麦区大面积机收开始,到今天,全国冬小麦收获已进入全面收尾阶段。依托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数据,我们可以看到今年“三夏”小麦的机收轨迹,联合收割机一路北上,从四川、湖北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 ...[详细]
-
想要成为魅力四射的型男,身材必定要好,其实合适男人的健身方法有很多。男人瑜伽会让肌肉更有型,瑜伽不再是女性的专属,很多男明星也都在操练瑜伽,那么合适男人练的瑜伽有哪些呢? ...[详细]
-
“三北”生态行:“以工代赈”让农牧民由治沙“看客”变“主角”
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12日电记者李云平)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获悉,自“三北”工程攻坚战开展以来,内蒙古创新群众参与机制,推广“以工代赈”模式,累计带动10.4万农牧民参与,发放劳务报酬10.2 ...[详细]
-
在沈阳苏家屯区山丹街8号,一座承载着中国铁路百年记忆的殿堂巍然矗立。2017年正式对外开放的沈阳铁路陈列馆,以其8万平方米的恢宏规模,2.9万平方米的主体展馆和2.1万平方米的展陈空间,成为记录东北铁 ...[详细]
-
1956年5月12日,《新疆日报》头版带着油墨的微香,将一条足以振奋全国的消息送到万千读者面前:克拉玛依地区证实是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。时间回溯至1955年10月29日。克拉玛依一号井喷涌出工业油流—— ...[详细]
-
近日,市委宣传部召开部务会扩大)会议,传达学习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,部署贯彻落实工作。会议要求,各级宣传部门要紧密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、市党代会精神,深刻领会和把握全会精神实质、核心要 ...[详细]
-
合肥,再迎一场国字号盛会。6月10日,以“汇聚网络正能量 引领时代新风尚”为主题,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合肥开幕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也是该“国字号”大会首次在长三角及中部地区举办。 网络空间是亿万 ...[详细]